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6:43 点击次数:87
《道德经》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,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,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(李耳)所著。全文仅约5000字,分为81章(《道经》37章 + 《德经》44章),却以深邃的智慧探讨宇宙本质、治国方略与人生境界,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核心内容与思想精髓1. '道' 宇宙本源:'道'是万物生成与运行的终极规律,无形无名、永恒存在('道可道,非常道')。 自然法则:主张顺应自然规律('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')。2. '德' 指万物得'道'而生的内在属性,强调人应修养内在德行,与'道'合一。3. 辩证哲学 揭示矛盾对立统一('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')。 -强调柔韧胜刚强('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')。4. 无为而治 治国:统治者减少干预,让百姓自化('我无为而民自化')。 处世:不妄为,顺应事物本性('为无为,则无不治')。5. 反璞归真 批判过度欲望与人为造作,倡导回归简朴本真('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')。深远影响中国哲学:与儒家互补,构成传统文化内核,影响道教、佛教中国化。 政治军事:治国理念被汉初'文景之治'采用;兵家借鉴其战略思想(如'以柔克刚')。 个人修养:启发世人谦逊守柔、知足平和的生活智慧。 世界传播:被译为百余种语言,西方哲学家(如海德格尔)从中汲取灵感。版本与争议作者身份存疑,可能成书于战国时期多人修订。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版、1993年郭店楚简发现竹简版,为研究提供更早依据。现代意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《道德经》仍启示人类: 尊重自然规律(生态平衡) 避免极端与过度干预(社会治理) 追求内在精神富足(对抗物质异化)一句入心'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' 以水喻道,滋养万物却谦卑不争,诠释最高境界的善与智慧。《道德经》如一座思想宝库,不同时代、不同读者皆能从中获得启迪,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,正在于对宇宙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。
《道德经》
第一章
春秋 . 老子
道可道,
非常道;
名可名,
非常名。
无名,
天地
图片
之始,有名,万物之母,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,图片
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……图片
译文:
“道”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达,那它就是常“道〞(“道”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,它并非一般的“道〞);“名〞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,那它就是常“名〞(“名〞也可以说明的,它并非普通的“名”)。“无〞可以用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;而“有”,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。因此,要常从“无”中去观察领悟“道”的奧妙;要常从“有〞中去观察体会“道〞的端倪。无与有这两者,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,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ag奔驰宝马多人版试玩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